加護病房 (1)

2009 年 08 月 19 日 § 發表留言

老婆婆滿頭白髮燙得捲捲的,穿著土色格子紋大棉襖。因為肚子與屁股的緣故,呈現出比安西老師小一點點的錐形線條,下面兩隻小鞋子就顯得更小,很可愛。

站在工作桌後方,戴著口罩的K正想像著一部攝影機該怎麼記錄此刻的老婆婆呢?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K所屬的急診提供急與重症的訓練,於是,這個月他在加護病房,或叫做ICU。

加護病房的設計是一個大空間內有著一排的床位,除隔離房與因結構不可或缺的柱子以外,就是一個大房間,以便確保每一個床位都可以被看見。不若村上春樹所描述的冷酷異境,這個空間不以無聲與靜態挑戰初入的讀者,它並存了不同合成音效,來自不同病人的呼吸狀態與心律血行,比較嚴重的事件,會以更高頻的音色出現,而緊急事件,則模擬著人聲尖叫的音效發出。曾經有個實驗,將老鼠擺在音箱裡,給與連續不斷的high pitch,實驗結果與目的K到是忘了。

ICU是醫學進步的一個大觀園,裡面的病患接受著各種維生的技術:

從氣管、喉嚨到嘴巴接出來的管子可以連接呼吸器。

從胃、食道經鼻孔接出來的可以連接灌食幫浦。

膀胱可以接出導尿管。

手腕或手肘的脈搏,可以放動脈導管,監測血壓心跳。

經由脖子,醫師可以放進中心靜脈導管直到連接心臟的大靜脈,聽不懂沒關係,簡單說,平常在診所或病房,在手上打的針,是周邊靜脈,而中心靜脈導管就是進階版,比較長也比較粗。

中心靜脈導管還有進階版,更粗的一種,可以接到洗腎機,於是有的病人需要兩條。

經由跨下,可以摸到脈搏的那個點,可以放入主動脈氣球幫浦,以氣球的一張一縮協助心臟衰竭的病患。

葉克膜就需要這些動靜脈的大管路銜接,很簡單,就好比電腦周邊要找到適當的port一樣。

於是,K有時會有一種幻覺,人的形象變成了八爪章魚,腎臟在腳旁,肺臟在頭頂,胃腸是上方那一包牛奶的延伸。

他所屬的外科加護病房除了上述的管路之外,還有許多重要的術後傷口引流管,一位護士說她曾經照顧過一位病人有十三條管路,K相信,只是沒聽她一一數出來就是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正是加護病房探病時間,早中晚各一次,一次三十分鐘,是ICU少數人言鼎沸的時刻。探病者各自帶著不同的心情進來,平常時候,多是病患的主要照顧者、外勞或是沒有人。假日或夜間時段,偶會有新面孔出現,有別於長期照護者的身心疲憊,新面孔多帶著較強烈的情緒前來:或悔恨於自己長久以來的消失;或感於時光變幻;或勾起過往美好回憶;或要求醫師一個狀況外的人可以想到的任何要求。

今天的第三次探病時間,K在解釋病情後探病時間還沒結束,他便站在後面不打擾家屬看顧自己的親人,直到目光落在老婆婆身上。此時,隔壁床位的家屬正以閩南語腔調大聲呼喊著「阿爸喔、阿爸偎、阿爸喔、阿爸偎…」咒語般的迴盪在加護病房。阿爸沉睡的眉頭還是沒動一下。

兒子今晚沒有來,老婆婆一個人。她仔細的看著他的臉,婆婆身高不高,於是兩個人的臉離得很近,調整一下掉到嘴巴的紙口罩,她反覆地從前額摸到頭頂,那是台灣老人們難得見到的溫柔。當目光轉移到腫脹瘀血的手掌時,旋又轉身過去搓揉著他的手,目光同時又落到老伯伯的腳上,看起來婆婆有點忙碌。

好像是,她正在尋找一種撫摸的方式能讓手能消腫、腳能不抖或是老伯伯眼睛願意張開;或是,希望摸遍他的全身好讓他感到她關懷與不捨的萬分之一。

老伯伯因為某個神秘的不可知,雙腳不時抖動著,任由呼吸器在胸廓製造的一陣陣的起伏,緊閉的雙眼,好像在對抗著什麼,只是聲帶被插管伸入,無法發聲。加護病房裡,高科技與古老的神祕並存,再多的數據檢驗都無法了解病人各式各樣的面孔底下想著什麼。

K走向老婆婆,搭了搭老婆婆的肩。

「就煩惱ㄟ喔?」

「嘿阿。」老婆婆抬起頭來。

「麥煩惱啦,一定ㄟ盧來盧進步,賣想蝦追。」

為了安慰婆婆,K不顧許多前輩的教誨,說了他自己也沒有把握的話。

老婆婆眼睛擠得瞇瞇的,望向老伯伯。

「那ㄟ麥煩惱,我昨瞑歸眠瞴困ㄋㄟ。」抬起頭來看K時,竟不好意思笑了。

聽到一個老婆婆說自己真的睡不好,使他很感動。K忘了自己是個醫生穿著白袍,於是,一個樸素的老人家開口對自己訴說心情,的確使他感到不可思議與震撼,他想起過世的外婆,想起老人有煩惱都不說的。

探病時間結束時,K看著老婆婆小步小步走了出去,心裡還在想像著那台攝影機。


Where Am I?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the archives for 八月, 2009 at 逍遙遊.